2)如何预防和处理
尽早开奶,出生后1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,妈妈掌握母喂哺技术,按需喂养,每日喂哺婴儿10次以上,夜间勤喂,保证母乳摄入量。
说白就是让宝宝多吃母乳,有专家打个比方:“把宝宝挂妈妈身上,尽可能的让宝宝多吃母乳”。对于胆素>256.5µmol/L(15mg/dl)或有其他高危因素时应接受治疗,继续母乳喂养。而近年的资料提示血清总胆红素291~308µmol/L(17~18mg/dl)也包括了生理性黄疸。
3. 迟发型母乳性黄疸
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在出生1周以后的母乳喂养儿,就是通常所说的母乳性黄疸。为什么会发生母乳性黄疸,确切的制剂至今还没有搞清楚,可能与某些母乳成分、肠道菌群和遗传因素有关。
1)何时出现黄疸
母乳性黄疸通常出现在婴儿出生后7~10天,可在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,或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又加重,高峰常在出生后2~3周,持续4~6周甚至更久。大多数母乳性黄疸患儿血胆红素在205.2~342µmol/L(12~20mg/dl),重者可达427.5µmol/L(25mg/dl)以上。
主要为未结合胆红素。这类黄疸往往无任何其他临床症状,宝宝生长发育良好,很少引起胆红素脑病。但需要由临床医生来判断,并与感染、肝疾病、某些良性遗传性疾病相鉴别。
2)母乳停还是不停
随着母乳喂养的推广,继续母乳还是暂停母乳,让家长和医生都很纠结。一方面要防止过高胆红素导致的毒性,严重的会引起胆红素脑病。
由于新生儿黄疸原因十分复杂,要排除所有的病因十分困难,对一般情况良好,高度怀疑为母乳性黄疸的患儿,临床上常予停止哺乳喂养后观察,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可明显下降。即可诊断。
通常情况下,血胆红素<256.5µmol/L(15mg/dl),可继续母乳,并继续监测胆红素变化;当血胆红素256.5~342µmol/L(15~20mg/dl),一般建议可暂停母乳喂养3天,代以配方奶,血胆红素下降30~50%后再喂母乳;
当血胆红素>342µmol/L(20mg/dl)除暂停母乳喂养之外,还需要采取光疗,具体需咨询儿科医生。
4. 黄疸问答